author_avatar
ナチ

2025-03-20 01:09

外国文学和西方文论二选一的话还是对外国文学更感兴趣,但是婉婉讲的课真就听不下去一点...其实她讲课也没啥问题只是作为听众来说和她有点水土不服罢了?

一方姐讲的文论就很有意思,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选择在讲台上教书?拿黑神话和乙女游戏做对比诠释男女性别视角差异的例子也很..新颖?虽然也没咋认真听课就是了x

课上摸鱼时在读王鲁彦和台静农的作品选,这种20年代初期描绘宗法社会下农村陋习封建礼教题材然后稍稍带有一丝猎奇色彩的乡土文学完全写到我的好球区上了啊!中学时代就很喜欢鲁迅诸如狂人日记和药这种体裁的小说,但当时是怎么想的呢竟然也没有课外去搜集更多类似的作品,就单纯只是抱着教科书上刊登着的那几篇翻来覆去的看...

乡土文学的写作继承了文学研究社派作家“为人生”的创作理念上脱离了早期问题小说背景空洞人物扁平空中楼阁的弊病,开始将视野聚焦于作家切实生长的土地上,将原先的问题置于更加鲜活的环境中,一改此前假大空式的“为了问题而写作”。此外乡土文学的民族性将会使与作者共一片土地成长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说自选材上“乡土文学”这一题材就已经为文学的艺术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于另一部分没办法在同地域上产生共鸣的读者来说呢,作者能在文笔优秀的前提下将他所成长的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无形之中就激起了读者对于异域他乡的探索欲,而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性之中又会存在一部分如人间冷暖般普遍的共性,读者同样能够在其中寻找到与自身周遭相似的同感,这就是乡土文学一时兴盛经久不衰的原因。

香香课上的一段引言~原文忘记掉惹不过写的实在是十分之好,根据印象写了个大致的样子出来,希望没有在哪里歪曲掉原意。

后街就是很好的举例啊,免费给我夹菜的阿姨,理发店里和自家阿婆说着我能听懂个大概的客家话分支语系的tony老师,还有快餐店热情待客无论堂食还是打包都会和我说慢走的东北夫妇。

成长过程中被评价过很多次“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那是对我的谬误~起码现在不是了,自觉对这些东西的感知还是比较细腻的,只是外在没有展露出来而已。

author_avatar
author_avatar
author_avatar
author_avatar
ナチ

2025-03-14 02:01

楼下的保洁阿姨也好后街会修自行车的保安阿叔也好,见到我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今早早八楼梯间挤了三四位同学一起下楼,阿姨正好就在楼下收拾桶装水瓶子。我前面的同学走过都没反应,我走过去的时候阿姨就抬头和我问好了,感觉心里暖暖的。

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深的交集,只是提着垃圾下楼的时候会碰到阿姨而已,只是上个学期去找过阿叔换换轮胎修修链条而已。寒暄也只是照例的三两句,被问到“去上课吗”“去吃饭吗”我就回个“嗯”“对”,说谢谢我也跟着说一句没事,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交际,但对于我来说真的非常满足。他们作为学校的基层行政肯定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同学们,怎么想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记住吧。并不知道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但感觉真的是那么一种莫大的殊荣。

之前嘉颖作为回礼给我的那瓶旺仔牛奶我没舍得喝,虽然只是几块钱的东西吧,不过于我而言有不小的纪念意义,是第一次从女孩子手上收到个人性质的礼物。后来一想这吃的东西它有保质期啊,一直放着也不是个事儿。碰巧那段时间德明师兄毕业要离校了,转手把这瓶旺仔和我写的信一起送给师兄了。她也是从我们班考进卓越班的呢,作为曾经的同班同学,由她给我然后经我之手兜兜转转最后送到了一班的助班手上,也算是完成它的使命了吧。

好吧我也不知道妥不妥当,不过既然是我的礼物那我想怎么处置应该都可以~

其实那是突发奇想,只有手写信的话感觉少了点什么,看到桌上正好有瓶旺仔牛奶想了想也挺合适的就一起拿过去了。本来我是打算给阿姨的。

过去都快一年了,最后听说她因病休学了,现状一概不知不过应该是没什么大碍的样子。在这里祝她早日康复吧。

可是我真的舍不得喝啊。